大家有什么创新创业项目的好点子
我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青年时期的梦想。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经历千般事,见识万般人。
前两年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我有一个创业的想法。就和这个有关了。
买上一匹马。1万到1万五之间。古代十八般兵器。就是道具,投资500到1000。相机一台。可以当场出照相片的机器一台。投资大约一万左右。这个是二手的价格哈。小本创业。器材能用就好。省出来的也算赚的。古代的将军士兵服装十到二十套,预算5000。折叠的广告牌弄这么几张, 花不了几个钱的,这样总投资大约2万元。手头再有1万元做备用。这样您的小生意就可以开张了。
牵着你的马。马上驮着道具。服装。自己本人穿着古代士兵的一套衣服。然后走街串巷。去给别人做化妆照像!
如果您是一个单身小青年。那么请勾搭一个妹子。让妹子穿古代小姐的服饰。你们往起一站。就是两个活脱脱的广告。走在街上会引起围观。然后您找一个空地,帮人照相赚钱。
每个人收费50元计。一天二十人,收入就有1000了。
这门生意在农村可以做。走到城市也可以做。反正走街串巷。走到哪算哪。只要有人烟的地方。您都可以去。在浪迹天涯的同时。也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看完点个赞哈。听说点赞不会怀孕。
能推荐几个亲子游戏吗
准备材料:大纸箱、卡纸、颜料、切纸刀(或剪刀)、海洋球、胶水、记号笔
游戏步骤:
步骤一:家中闲置或废弃的纸箱(尽可能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纸箱,也可以用小纸箱拼接。用口径大一些的碗在纸板上画出圆形,并切割出来。
步骤二:在洞洞边缘涂抹颜色,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成圆环形黏贴上,注意这里使用的颜色要与宝宝后面投掷使用的沙包或海洋球颜色相一致。也可以在彩色圆环旁边标注颜色名称:“红、橙、蓝、绿、黄”
步骤三:给宝宝足够的彩色沙包或海洋球,让宝宝尝试投掷。
步骤四:家长可以像宝宝演示,“像这样,把黄色小球扔到黄色洞洞里!”当宝宝了解游戏规则后,可以家长在一边说颜色指令,让宝宝选择正确的海洋球投到正确颜色的洞洞里。动手能力强的家长还可以为宝宝制作不同主题的投掷游戏。
锻炼能力:
1.颜色认知。颜色的概念其实比形状、数量还要抽象,因为形状摸得出来,数量数的出来,都可以依靠多种感官去学习,但颜色只能依靠视觉,家长在培养宝宝颜色认知时,不要只是一味的告知“这是红色的,这是绿色的”等等,对于宝宝来说,很难将抽象的颜色和抽象的语言联系起来。
所以家长可以借由这样的颜色配对游戏,让宝宝慢慢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它们的颜色分类的“颜色洞洞”里去。家长一开始可以引导宝宝“那个玩具跟这一个洞洞的颜色一样?”当宝宝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妈妈可以假装将绿色的玩具投到红色洞洞中去,看看宝宝是否能察觉到你做错了,这些都能充分说明宝宝颜色认知能力的进步。
2.大运动能力。投掷对于1-2岁的宝宝来说,学起来并不简单,一开始他们可能会将小球举过头顶,但却扔在了身后。或是明明做出了投球的动作,但是球还在小手上没有被扔出去。家长可以多点耐心,做些示范,让宝宝慢慢学习。若宝宝比较急性子,想要快点把球扔进去,可以让他离洞口近一点,当宝宝能力逐渐提升后,可以用胶带在地板上黏贴一个标记,让宝宝站在指定位置投球。家长还可以跟宝宝来场比赛,看谁投进的球最多!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种田文”推荐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民事法庭书记官姚依依,因一场泥石流成为盛府庶出的六小姐盛明兰,娘亲卫姨娘刚因难产去世,明兰顿时成了爹不疼又没有娘亲为她谋划的五岁女孩。姚依依觉得,她原来的美满人生被偷走了,古代庶女的命运太危险,不想成为《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还是躺在床上睡死算了。直到明兰被祖母相中,带到身边亲自抚养,成人灵魂模仿童言童语的结果,反而凸显出明兰的成熟早慧,因而深得祖母欢心,虽然跟兄姐们偶有不快,但在祖母荫庇下逐渐融入这个世界,并深刻体认到古代的“庶女法则”。盛明兰,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辍学少女该如何在勾心斗角的大宅院中自学古代生存法则?
2《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天下女子谁能嫁得如她这般风光?临行前奶奶相授的锦囊里,一个忍字已道尽太子妃之位绝非轻松可坐。这一门政治婚姻,本就不指望会有幸福,然而于她,终有不甘。深宫内院,一幕幕红颜战场,巧手翻云,智夺众彩,凤仪天下的背后,是一颗永不悸动的心。
3《侯门嫡女》
小说讲述了沈慧安前世痴迷于秦王,却被姨娘和庶妹落井下石,被丈夫逐出王府,不甘的她重生到十二岁的故事。
4《重生小地主》
重生乡村,面临即将被卖掉的命运。
前世,被小三儿暗算,香消玉殒,好不容易有了个重生的机会,
醒来一看,小手小脚娃娃脸,竟然穿成了乡村小萝莉?!
面对善良软弱的包子爹娘和强势JP的亲戚,连蔓儿握紧了小拳头,
她要保护亲人不再被欺负,一家人开开心心勤劳致富,过上欢脱幸福的小康生活!
5《穿越去做地主婆》
出身农村的林赛玉费尽家财读书,农学院毕业后加入了失业大军,灰溜溜的滚回山沟做起了啃老族,振奋精神承包了半山果园,眼看要创业成功,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穿就穿吧就当为社会解决了一个难题,可是,为什么她穿过来还是一个农家女?而且还被卖身为奴,老天爷是不是不允许她有光明的前途?
她生平无甚大志,唯求三虫一体过一生。
啥?母鸡豆啥叫三虫一体?
咳,乃集睡虫、懒虫、米虫于一身是也!
啥?嫁个少年痴呆症患者?
咳,只要无碍于她实现上述终极人生目标,无所谓啦。
啥?生个大胖小子?
咳,传宗接代人之常情……
可这送子观音接二连三来光临是咋回事啊?!
五代国公府第,四世子孙同堂,三老爷是庶出,五姑娘思宸又是三老爷的庶出。庶出的庶出,思宸嫁给侯府状元公为填房,婆婆刁难,妯娌难处,还有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庶长子;同时娘家事务复杂,三房人口纷乱不休,且看庶女思宸如何摆平。
8《将军在上我在下》
爱情喜剧天后橘花散里,最笑中带泪、颠覆想像的婚姻喜剧代表作!
娶妻该娶贤,嫁人当嫁良,偏偏一道圣旨误终身!夫斗妻、女压男,究竟谁降伏谁?
有哪些恶有恶报的故事
人做事,天在看。有句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
我有个邻居,我叫做于二叔,他这人表面看很慈善,可做的事让人难以理解,有一次天下大雨,他把一堆黄泥堆在另一家邻居墙的旁边,下雨弄的路面湿滑,黄泥也冲进了那家院里,人家和他理论,他还破口大骂,欺负人家。那家邻居刚死了男人,结果惊动了居委会,委上派人把那黄泥清理走了,可还是找那家邻居的别扭,后来把靠在邻家的房子租给了一个精神病,弄的那家女孩子不敢出门,你说这人损不损。
于二叔喜欢捡破烂,破衣服,。然后添到炉子里烧,那味道,非常难闻,左右邻居看他岁数大了,也都不去言语。
几年过去了,他的孩子也长大了,他的两个儿子不学好,老大因抢劫被枪毙了。因为偷老仗母娘的钱,被大舅子剌死了。他的老婆也早早的病逝,有个女儿还算好,可找了一个惯偷的丈夫,天天守活寡。
前两天于二叔去世,我去了,家里非常冷清,只有女儿一个人悲伤的住进了医院。
后来还是我们几个老邻居送了他最后一程。
本来是儿女一群,死后却没有一个人送。
不知这是不是恶有恶报那!
多少在家的留守妇女与丈夫渐行渐远
今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我才知道婶婶和叔叔离婚了,这在我们村算是个大事了,一是因为我们村还没有人离过婚,二是因为婶婶已经48岁了,这个年纪离婚的人很少。听邻居说了事情的经过以后,我很佩服婶婶的勇气,这婚早该离了。
婶婶和叔叔的婚姻,没有爱情
我们村是苏南的小乡村,早些年村里很多人都在外打工,大部分都是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基本上都是亲戚和朋友一起去的。
婶婶是贵州人,她的老乡嫁到了我们镇另外一个村,觉得这边生活还不错,就把她也介绍过来了,她在此之前都没有出过她们县城,来这边之前也不认识我叔叔(不是亲叔叔,是有比较远的亲戚关系的叔叔),通过老乡的介绍,就和父母一起过来了,然后双方家长见了面,觉得还可以,就定下了婚期,然后很快就结婚了,所以她和我叔叔是没有感情基础的。
在这之前,我叔叔已经25岁了,既没结婚也没谈对象,在我们当地算是个困难户了。对他也真是没什么好说的,十里八乡但凡是知道他们家的,估计都不愿意嫁给他。主要原因是:
1、叔叔家家庭条件不太好,说直白一点就是穷,那时候村里有点钱的人家都盖了水泥楼房,他们家还住的砖瓦房,叔叔在家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结婚把家底几乎掏空了,等到他结婚也没什么钱了,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没嫁出去。
2、叔叔的父母脾气不太好,不好说话,跟两个儿媳妇也经常吵架,村里人都知道他俩不好相处。谁家愿意自己女儿嫁入这样的家庭,被公公婆婆经常骂呢?
3、叔叔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跟叔叔差不多年纪的人,要么在我们当地找个厂上班,要么跟别人一起出远门打工,多多少少都能挣点钱,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而叔叔就没好好上过班,之前也去厂里上过一段时间班,没多久就辞职了,说受不了约束,管得太严,工作太累。跟别人出去打工也是没几个月就回来了,说外面太苦。
所以,在我们乡镇,他父母也帮他找人介绍过,但是人家一打听,知道了叔叔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名声,就都不愿意了。
也因此,叔叔的父母才想给他找个外地媳妇,后来就找到了婶婶的老乡,然后在婶婶一家过来的时候借了一笔钱给了彩礼,然后迅速敲定了这桩婚事。
实话实说,婶婶嫁给叔叔后是吃了不少苦的,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婶婶不容易,一个人照顾家里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公婆。
婶婶嫁过来第二年就怀孕生了孩子,是个女儿,这里我就叫她妹妹吧。叔叔的两个哥哥家生的也是女儿,所以妹妹出生后并不受爷爷奶奶的喜欢,爷爷奶奶也没有给叔叔家多少扶持,叔叔又不工作,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妹妹出生以后,叔叔也感受到了生活压力,结婚后也不能总跟父母要钱花,所以就跟老乡一起出去打工了,这一走就是20多年,中间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在家待一个多月的时间,婶婶就变成了留守妇女。
婶婶在家的苦日子,我都替她感到不值
1、20多年以来叔叔从不给家里寄钱,婶婶自己养大了女儿
叔叔出去打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2021年了,从来没有给过婶婶生活费,他自己赚的钱自己花,婶婶和女儿的生活费都是婶婶自己挣得。
首先说叔叔,他和老乡一起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一开始每天有大几十元,后来100多,现在估计有300左右,应该说叔叔是挣到钱的,而且听老乡说,叔叔在外面也比较节约,没有乱花钱,所以,叔叔是有存款的。其他人都是平时会寄钱回来给老婆当生活费,但是叔叔从来不往家寄钱,人家过年回来都会把存款给老婆,叔叔也从来不给。
就连叔叔的父母,他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让几个子女给自己一些养老钱,叔叔也不会痛快的给,总是少给一些,能不给就不给,我真想不通他钱都花哪去了,或者留着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婶婶只能自己想办法挣钱,我们村那时候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很简单:种田和采茶叶,偶尔会有一些零工。
婶婶嫁过来以后,叔叔也分到了一亩多地和一片茶叶田,叔叔出去打工以后,这些地里的农活就都是婶婶在做,插秧种地、割稻子往家里挑,这些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经历过,这些都是体力活,婶婶那时候也才20岁出头,年轻的女孩子就干这些农活,不说体力能不能跟上,单说能下地干这些我都觉得很了不起了。
夏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别人中午都在家午休,她背竹篓去茶叶田里采茶叶,因为她不抓紧时间干活就干不完,人家家里还有老人帮衬,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干,有时候还要把女儿带在身边,有的时候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把女儿放在家里跟其他小朋友玩,我也带着妹妹玩过很多次。
婶婶那时候是真辛苦,一个人种田种菜采茶叶,还养猪养鸡鸭这些。就靠着这些收入,她养活了自己和妹妹,有的时候逢年过节还要给公婆和父母买点东西,家里的人情往来的钱也都是她出。
一直到妹妹上初中住校以后,那时候是零几年了,她才找了工厂上班,不用那么辛苦,家里的田也不种了,就靠每个月上班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来养家。
2、别人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去跟丈夫相聚,叔叔不让婶婶去
前面我说过我们村很多人都会去外地打工,很多都是亲戚朋友在一起,每当到了暑假,村里的女人们就会带着孩子去丈夫那边,有时候还会几家人约着一起去。
我叔叔不让婶婶去,说工地条件艰苦,他也是跟别人一起住的,不方便。其实别人都是在老婆孩子去的时候单独租上一两个月的房子,等老婆孩子走了再搬回去和工友住的。叔叔说这样麻烦,又浪费钱,所以不让婶婶去,十几年间只去过两三次吧,拒绝的次数多了,婶婶也不再提要去了。
而且去叔叔那边,家里的活就顾不上,后来婶婶自己也上班了,就更没时间去了。
3、两地分居,沟通交流少
90年代初,我们那边还没有普及固定,那时候通讯都是写信,别人一个月至少会写一封信,有时候两封,就算再不识字,简短的几句话总是会写的,叔叔从不给家里写信。
到了90年代末,村里开始装固定了,在外打工有些挣到钱的就给家里装了固定,我记得那时候装一个固定要3000块,但是很多人都舍得装,这样可以经常给家里打。
叔叔家没装,一直到现在也没装,哪怕是零几年固定普及的时候也不装,现在也没装的必要了,都用手机了。
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周六,一般父亲都是在周六晚上打回来,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再和老婆问问家里的情况,再讲讲自己在外面的情况。这就是维持夫妻二人关系的。
我叔叔很少打回来,一个月打一次都算不错的,都是打到隔壁邻居家,然后再叫我婶婶去接,在别人家接,有一些话总是不方便说的,而且每次也都是固定的那么几句,这还是在妹妹上学后,才经常打回来的,以前更别提了,两个人就这样过了十几年。
再到后来手机也普及了,婶婶才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个手机,跟叔叔联系多了一些,不过叔叔也不怎么主动给婶婶打和发短信,大多数时候都是婶婶主动给他打,那是零几年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虽然叔叔对婶婶不太好,但是婶婶还是喜欢叔叔的,心里也有他,过年回来虽然叔叔不给婶婶生活费,但是婶婶还是高兴的。
4、陌生女人找上门,公婆都发了火,婶婶也伤了心
一直到2011年的时候吧,我记得妹妹那年上初三,有一天有个女人来了我们村,在村口问我叔叔是哪一家,然后找到了叔叔家。叔叔那时候虽然结婚了,但是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他们家后来终于盖了一个楼房,然后公婆和叔叔住在一起。
那天婶婶刚好去镇里的厂子上班了,不在家,她公婆在家,那女人说是叔叔在外面的朋友,跟叔叔认识有两三年了,这次过来看看,也想看看婶婶是什么样的人。虽然话没有明说,但是公公婆婆还是听出了大概,这应该是叔叔在外面谈的了。
公公婆婆发了一顿火,把她赶走了,本想瞒着婶婶,但是村里那么点大,那女人来问路的时候又被邻居看到了,很快村里人就知道了,后来有人告诉了婶婶,婶婶在家哭了好久。
因为婶婶嫁过来以后,对公公婆婆还是孝顺的,虽然叔叔不给她生活费,但是她对两位老人还是不错的,所以虽然公公婆婆不太好相处,但是他们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个儿媳妇不容易,也知道她的好。
所以老两口给叔叔打了,把他骂了一顿,说要是他想离婚跟那个女人过,以后就别回家,他们就当没这个儿子。后来叔叔主动回了一趟家,说他也不知道那人会来家里,说以后会断了来往,求婶婶原谅他。
然后还给了婶婶30000块钱,给她买了戒指和项链,说是结婚这么多年也没买过礼物,这次给她补上。婶婶其实不在乎这些,这么多年都没有了,现在老夫老妻了也不会在意这个。她担心的是妹妹,那年妹妹刚好初三,马上要中考了,她不想因为这个影响妹妹学习,所以这事就这么平息了。
5、妹妹工作以后,婶婶卸下了负担,终于离了婚
叔叔在那件事以后着实老实了一阵子,在家呆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出去打工了,一开始还经常打回来,有时候也会让婶婶带着妹妹去玩,后来渐渐地又变回了老样子,谁也不知道他在外面是什么样,他也不怎么跟老乡们在一起。
后来婶婶也想开了,她的心思都放到了妹妹身上,就想把妹妹培养成才。妹妹也争气,先后考上了高中和大学。婶婶自己虽然不舍得花钱,但是在妹妹教育这方面一直都是舍得的,她虽然没挣到多少钱,但是省吃俭用都要供妹妹上学,而且在公公婆婆的压力下,妹妹上大学的费用叔叔也承担了。
2018年的时候妹妹大学毕业后在苏州找到了工作,就留在那边上班了,婶婶自己在老家上班,叔叔在外地打工,三个人都不在一个地方,婶婶偶尔会去妹妹那边玩几天。
村里的人都以为他们的日子会一直这么过下去,但是没想到婶婶去年年底离婚了,当时村里人都不敢相信,因为村里还没有人离过婚,而且婶婶都这个年纪了,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怎么现在女儿工作了,日子过好了,反而要离婚呢?
包括公公婆婆和叔叔都试图挽留过她,但是婶婶很坚决,一定要离婚,听他们家邻居说,婶婶当时是这么说的:
她跟叔叔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没有谈恋爱就直接结了婚,双方的了解都不够,婚后她也想好好过日子,她以为叔叔出去挣钱,她在家做家务、带孩子和孝敬老人,哪怕是下地干活,她都没有抱怨,只要日子能越过越好就行。
后来叔叔不给家里钱,她也生气过,但是她管不住叔叔,那就只能过好自己,自己辛苦一点把这个家维持下去,把女儿带好就行。
再后来出了那个事,她就彻底伤了心,她觉得这触犯到了她的底线,但是那几年刚好是妹妹学习上的重要的时候,丈夫已经指望不上了,不能让女儿也受到影响,所以后面那几年她是为了女儿在忍耐。
现在女儿也毕业工作了,她也没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了,嫁过来这么多年,她也很少回老家,基本上是两年多才会去一次,现在父母也老了,她也想回老家去照顾父母。
至于女儿,她以后就在苏州发展了,以后结婚生孩子她都会管,她回老家后会继续找个工作,以后能帮多少是多少,至于她的父亲帮不帮,那是他的事,她也管不了了。
写在最后
其实村里有很多像婶婶这样的留守妇女,因为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太多了,有的男人比较有责任心和家庭感,会注意维持夫妻间的感情,经常打回来,或者偶尔回来一两次,过年回来还知道给家人带礼物讨老婆欢心,这样的家庭一般都会过得不错,有好几户人家也搬到了城里,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
还有一些男人只顾自己在外面过得潇洒,不管家里过得好不好,不过他们一年到头总会在过年的时候带一些钱回来给父母和妻子,这样的家庭也能凑活过下去,只是没有那么幸福。像我叔叔这样的是很少很少的,他也确实做得很过分,所以知道婶婶离婚了,我是支持的。
我觉得一个家庭,丈夫出去打工挣钱也是为了让家里生活过得更好,如果你连家都不顾了,那还出去干什么呢?
在外挣钱是重要,但是家人也一样重要,留守在家的妻子也很辛苦,她们既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要工作干活做家务,不比丈夫轻松。
所以,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人是类似的情况,请您记得要好好善待留守在家的妻子,有她们的支持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才能让我们在外安心工作,感谢她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