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问答
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同是体现盛唐文化,《妖猫传》和《长安十二时辰》哪个还原的更接近真实
雷佳音,易烊千玺,热依扎,周一围等主演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是没有宣传突然播出的。这部“大唐反恐24小时”上线过后,口碑质量、评分都登顶2019年上半年国产剧之首。《长安十二时辰》只要不烂尾,2019年国产剧的门面绝对是稳了!《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品质和精良的制作水平,已经成为观众公认的事情,也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本剧的“唐风古韵”更是在国内掀起一股唐朝文化的潮流。但也因为同时盛世唐朝,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17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这其中原因表面看有很多,比如什么《长安十二时辰》是电视剧,时长远远长过《妖猫传》,肯定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磨“唐朝文化”的各种细节。再比如什么《长安十二时辰》有马伯庸的原著小说打底,故事剧情强过《妖猫传》。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何《妖猫传》不如《长安十二时辰》。毕竟说到底,《妖猫传》不也有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原著小说《大唐鬼宴》打底。两部作品的时长更是不能说明问题,有些时长很短的电影,却远远强过同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胜过《妖猫传》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陈凯歌代表的第五代大导演内心的文化纠结,已经比不上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电影人,即是——大国崛起下的民族自信,从而对于古代盛世文化的探究和追寻。一言以蔽之:同样是表现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的盛唐危机,陈凯歌文化观点是纠结,曹盾文化观点是自信!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都是50年代出生,青少年时期成长于最穷困的年代,经过过特殊年代的巨大历史事件。他们因为身世和人脉关系确实率先接触到的流行文化,但毕竟和从小陪伴长大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陈凯歌们内心的“文化观念”,还是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成形的“反思文学”那一套东西。2001年后,张艺谋的《英雄》开启商业大片时代,陈凯歌等人都开始拍商业大片。它们表面既放了大堆符合商业大片的场面和明星,主题思想还是想反思“传统文化”的优劣。但现在回过头一看,这些电影欧美文化思想、日本的文化审美,非常严重……张艺谋《英雄》《影》受到黑泽明的影响,冯小刚《夜宴》就是改编西方的戏剧《哈姆雷特》。陈凯歌的《无极》和《妖猫传》的服化道和美术审美,就有着非常严重日本文化的影响。《猫妖传》的日本和风元素这部电影的剧情表面看非常复杂,实际上非常的简单。主要讲的就是日本高僧空海东渡大唐,巧遇唐朝妖猫作祟,空海联合白乐天一起调查案件的。经过被妖猫纠缠的陈云樵和春琴那里,查到了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那里,通过阿倍仲麻吕遗留下的书信,得知当年来自马嵬坡杨贵妃之死。《妖猫传》前半部类似《狄仁杰》的探案,虽然两位主角不像狄仁杰般的武功高强,斗的不是武功,而是妖猫制造的幻术。说句实话,《妖猫传》前半部分探案还不错,不会输给《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甚至还犹有胜之。如果后半部分揭开了谜底,空海联手大战背后控制妖猫的反派,《妖猫传》不失为一部优秀甚至经典的国产古装商业特效大片。但是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怎么可能这样,他就是要抒发自已的文化人“一腔骚情”。可惜陈凯歌抒发的文化观,日本文化元素却很重,主要有这几点。一、杨贵妃居然是个胡汉混血,找的演员张榕容混的还是欧美人种。杨贵妃是胡汉胡汉混血,这在不管是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甚至文化眼中,根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民间有开创唐朝李氏有胡人血统,但据考究也是先祖很早时期,到李世民时代不到八分之一。这就仿佛找个欧美混血的演员来演唐朝皇帝,但日本人就认为杨贵妃是胡人混血。陈凯歌还找了个欧美人混血演员,就是这么的神奇。二、《妖猫传》在号称还原唐朝的美术审美上面,包含了大量日本文化元素。没错,《妖猫传》服饰和建筑确实有大量考究还原历史上的唐朝,但在美术构图,光影审美方面,显然是日本和风文化的配色形式。如同上面两张图片一样,两名女演员身穿的衣服服饰确实相对还原唐朝,但你怎么看都觉得她像日本人。这就是配色,美术审美摆明是日本文化审美,所以便有披着传统衣服,内在却是日本人的即视感。三、《妖猫传》内在文化思想表达是日本式的而非式的。首先是日本和对待妖怪态度的不同,古代妖怪多以“恶”的形象出现,用来反应人间的苦难。具体可追溯《西游记》和《白蛇传》等等,这些文化在明朝成形之前,妖怪可是要吃人的。妖怪真正和人开始大谈恋爱,都是后世《聊斋志异》的事情了。但日本妖怪文化不同,日本人对妖怪的态度是接受,并没有太多的恐惧。《妖猫传》里空海见到妖猫不恐惧可以理解,后来春琴见到妖猫不恐惧,白乐天也不恐惧,前面皇帝死状惨烈,旁边官吏也不恐惧,他们非常非常的镇定。本片对于文化的表现也是如此,文化里得道高僧基本是老持沉稳,字字珠玑。即使后世歌颂的济公也是外表疯癫,内在学问渊博、行善积德。但《妖猫传》里在大街卖瓜的瓜翁,后来我们知道他是白龙一起的丹龙,还是青龙寺的主持。这个就是日本文化的体现了,佛修的叫“真”,日本阴阳师修的才叫“幻”。《妖猫传》其它日本文化还包括妖猫得知后杀害了老宫女。文化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本则是“菊与刀”,电影里白龙对杨贵妃,即使猫妖已经知道,白头宫女是织了布但也是的。文化里肯定是放下执念,并不为主。日本文化就是一定要杀掉无辜的人,最终鲜血和灵魂一起堕落,仿佛这才能诠释日本人眼中极致的美丽,极致的执念,我曾经看过一段很好总结日本文化和文化的句子。日本人讲究极致,人讲究博大。日本人讲空,是真的空,一无所有中探究点一无所有的意义罢了。人也讲空,但是繁华落尽,盛极而衰的空,是留白。日本人是在空中悟道。人是悟到“空”。所以,人拍日本文化,日本人拍文化都拍不好,因为大家的精神内核就不一样,这个跟美国人翻拍日本动漫拍不好也是一个道理。《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唐朝文化《长安十二时辰》比《妖猫传》强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同样是浓墨重彩的美术审美,是否感觉《长安十二时辰》就比《妖猫传》和风元素少了太多。其实曹盾导演的《九州海上牧云记》也有相当严重的和风审美,《长安十二时辰》就少了不少。虽然本剧根据大神考究,在开场琵琶,灯笼,团扇和建筑配色方面也有一定的和风元素。但整体上化妆造型,服饰审美等等,都非常的严谨考究。如本剧主角张小敬和李必,再到朝堂各种官员朝服,与大量不同兵种的盔甲甲胄。其它像大量的胡人和外国人等等,都和历史上唐朝遗留下的文献画卷十分还原。《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朝文化的,还包括盛唐危机的处理。《妖猫传》基本用幻术代表了,还有用人人都爱“杨贵妃”来隐喻大唐的气象,乃至唐玄宗缢死杨贵妃时,最高明的幻术师的说法。这些东西显然都是日本文化元素的。《长安十二时辰》则用了很多盛世下的汹涌暗流,其中右相林九郎利用杯子一招,暗斗高力士和太子一党。再到高力士给李必传话,暗示圣人话下真正意思的权力斗争。这两个权谋的展现,当然是远远不如《大明王朝》这类神作,但也比《妖猫传》的“哄骗式”的真假幻术高明多了。《长安十二时辰》和陈凯歌的《妖猫传》,哪部作品更加还原唐朝,结论不是已经非常明显了吗?
圆明园十二兽首目前都身处何方
2020年5月26日,曾经的澳门首富,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去世,引起了网络热议。众所周知,何鸿燊身上的主要标签有两个,一个是“赌王”,另一个就是爱国企业家。作为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自身有着令人钦佩的爱国情怀,他曾在取得巨大财富的同时,多次出资支持祖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我国流失海外的国宝文物“十二兽首”铜像之间的渊源。国宝的迷途有人会问,这个“十二兽首”铜像,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十二地支相匹配十二种动物,由远古部落的图腾文化演变和发展而来,是历史悠久、寓意深邃的民俗文化符号,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简称十二兽首)铜像,原是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海晏堂本是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由当时的清廷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1688-1766年)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1715-1744年)监修,宫廷匠师精工制作,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在海晏堂的正门口喷泉两侧,就是“十二生肖报时喷泉”(或称“水力钟”)所在的位置,十二生肖的身躯由石制雕像形成,呈现身着袍服的拟人形象,分两组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的两侧。而青铜质地的“十二兽首”其作用则是报时喷泉的喷水龙头,其会在与十二个时辰对应,轮流喷水,交替“上岗”。据记载,每到正午时分,十二兽首铜像还会同时喷水,场面可谓十分壮观。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一景象已无法被如今的我们所重现。更加讽刺的是,海晏堂的“海晏”本是取意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而生肖本身也是寓意昼夜复始、万物循环,是天下太平、生生不息的祥瑞。但吉祥如此的十二兽首铜像,其命运却十分坎坷。由于晚清的封闭腐朽、夜郎自大,逐渐被殖义列强所侵蚀。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承德,圆明园在被劫掠数日后,又被付之一炬,十二兽首铜像悉数流失海外,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漫长漂泊。“兽首”们的风雨归国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十二兽首”铜像逐渐开始显现踪迹,它们或是出现在拍卖会上,或是被收藏家私藏。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众多海外流失文物开始陆续回归祖国,时至今日,十二尊兽首铜像中的七尊已陆续回归大陆,而一直未见踪影的“龙首”,近期也被指出现在省。兽首的归国之路可谓是非常坎坷:1985年,美国的一位名叫查尔斯的古董商曾以每件1500美元的价格从退休警察威廉·布莱克处买走牛、虎、马三尊兽首,并将其作为家中摆设和挂件。1988年,由于古董店经营困难,查尔斯将三尊兽首转让给了英国古董商。1989年6月三尊兽首现身伦敦苏富比拍卖会,被企业家蔡辰男、蔡辰洋兄弟拍中,此后二人又将马首转让给了收藏家周义雄。1987年,猴、猪兽首铜像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场露面,蔡辰男以16.5万美元购得猴首,后将其转让给了其他收藏家。而猪首则是被美国的一家私人博物馆以15万美元的价格购得。2000年4月30日的佳士得春拍中,央企保利集团分别以774.5万港元和818.5万港元拍中牛首和猴首,同年5月2日,保利集团又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544.8万港元的价格购得虎首。自此,牛、虎、猴三铜像在遗失海外140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在美国寻找到了猪首铜像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收藏家同意将猪首铜像转移给基金会。2003年9月,赌王何鸿燊向基金会捐款600万元港币,用以购回猪首铜像,以基金会的名义将猪首铜像捐献给国家,而这是我国启动“国宝工程”后首个以公益回归祖国的国宝文物,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9月苏富比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为主题拍卖马首铜像。国家文物局在获悉此事后,表示圆明园马首铜像是近代被劫掠的珍贵文物,不赞成苏富比的公开拍卖行为,马首铜像应该以公益回归。在此,“赌王”何鸿燊再次“出手相助”于9月20日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元的高价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给国家。此后,马首铜像在港澳地区进行了多次公开展示,为增进两岸同胞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献礼中伟大祖国的70岁华诞以及澳门回归20周年,马首铜像现藏于圆明园管理处,辗转将近160年,终于回到了他的原属地。召回中的“荆棘”与理性可以看出,在以上召回文物中,牛、猴、虎是以国家企业回购形式归国,马首由爱国企业家何鸿燊以天价购买后捐赠,名义上以公益形式回归的猪首,实际也是由“赌王”在背后出资变向购回。随着时间的推移,兽首的“价位”可谓越来越高,这助长了以拍卖公司为代表的欧洲企业、财团追逐暴利的野心,兽首以公益形式回归祖国的路途变得更加艰辛。2008年11月,鼠首和兔首铜像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卖展,拍卖行宣布将于2009年2月在巴黎举办专场拍卖,相比于之前的兽首拍卖,佳士得的一系列行为更像是一次有计划的炒作。2009年1月16日,由67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向圆明园管理方及相关专家发出了传唤状的征求意见稿,准备对佳士得提起跨国诉讼,要求拍卖行停止拍卖并返还被盗走的兽首。2月12日,佳士得公司回应会于2月23日如期举行拍卖。2月23日,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起诉办公室、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与佳士得“对簿公堂”,一名中方旅法律师代表与佳士得八名律师组成的团队对抗,因实力悬殊,最后并未胜诉。2月25日,拍卖正式举行,当晚,鼠首和兔首分别以每尊1400万欧元的天价获拍,神秘买家并未露面,而仅是以委托竞价。3月2日,神秘买家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顾问蔡铭超现身,并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公开告知自己不会为拍下的兽首付款,给出的原因则是“拍卖品是非法流失,无法申报入境”。在蔡铭超的如此式智慧的爱国义举之下,两尊兽首最后被技术性流派,辗转之后被佳士得的股东之一,法国皮诺家族从原拥有者手中买下。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随访的法国PPR集团董事长亨利·皮诺宣布将于10月向中方无偿捐献鼠首和兔首铜像。此后,双方在北京举行了文物回归仪式,两兽首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自此,7尊兽首悉数回归祖国,而其他几尊兽首目前下落尚未明朗。诚然,皮诺家族的捐赠之举部分体现出了其对文物保护的支持,但究其深层原因,也不难看出此举的深层缘由。实际上,皮诺家族掌控着法国诸多奢侈品品牌的公司,且很早就将看作起其未来最广阔的目标市场。捐献兽首一事是纯粹的义举还是另有算计,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